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,动力电池进入TWh时代,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锂电铜箔行业快速发展。
近日,深交所向江铜铜箔发出第2轮审核问询函,江铜铜箔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。
去年2月,江西铜业发布公告称,为做大做强铜箔业务,启动分拆控股子公司江铜铜箔至创业版上市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据悉,江西铜业直接持有公司70.19%的股份。截至2022年6月30日,江铜集团直接持有江西铜业43.68%的股份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。江西省国资委持有江铜集团90%股权,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。
本次IPO,江铜铜箔拟募集资金20亿元元,分别用于公司四期2万吨/年电解铜箔改扩建项目、补充流动资金。
受益于下游行业景气度的显著提升,江铜铜箔于报告期内取得良好业绩。数据显示,公司于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约10.40亿元、10.60亿元、17.97亿元,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1.45%。2022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收约11.38亿元。
其中,锂电铜箔正成为为江铜铜箔业务增长重要一极。报告期内,江铜铜箔电子电路铜箔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00.00%、100.00%、90.57%、68.01%,锂电铜箔收入占比则分别为0%、0%、9.43%、31.99%。
公司由此表示,其已形成电子电路铜箔及锂电铜箔双轮驱动的格局,并称将新建年产10万吨锂电铜箔项目。
不过,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,江铜铜箔所在锂电铜箔赛道竞争愈发激烈。
一是,市场参与者众多,且均在大规模扩产。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,2022年国内锂电铜箔产能扩建企业数量超20家,单个项目产能提升,投资规模迭创新高。
产能布局上,目前,龙电华鑫、诺德股份、德福科技等产能占比较高,为第一梯队;铜冠铜箔、江铜耶兹铜箔等产能占比为第二梯队。
业内人士指出,随着新建产能逐步释放,预计2023年下半年开始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。至2025年,国内锂电铜箔总产能将超180万吨。
在产能过剩的同时,2023年锂电铜箔加工费仍有一定下行空间。江铜铜箔亦在招股书中表示,公司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。
此外,为保障铜箔供应稳定和降低成本,动力电池企业纷纷通过签署供货长单、投资入股、合资建厂等方式锁定锂电铜箔供应。
以江铜铜箔为例,其目前已经获得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战略投资。其中孚能科技通过全资子公司天津孚兹股权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出资6207万元入股江铜铜箔成为其第四大股东,持股3.54%;蜂巢能源出资3724万元入股成为其第7大股东,持股2.12%。
这意味着,部分未与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深度绑定的中小铜箔企业,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被淘汰出局,锂电铜箔市场快速向头部集中。
二是,除大规模扩产外,锂电铜箔行业同步发生了技术迭代。电解铜箔极薄化、复合铜箔的兴起更加速产品迭代,行业竞争已呈白热化趋势。
具备6μm锂电箔生产能力已经是铜箔企业的标配,并且很多企业也掌握了4.5μm锂电箔的生产技术。
江铜铜箔于2021年研制出高抗拉锂电铜箔,其后研制出双光锂电铜箔,完成了4μm -6μm极薄系列锂电铜箔产品的开发。
而复合铜箔则拥有提升电池安全性、提高能量密度、成本以及兼容性强等性能优势,被认为是传统锂电铜箔的良好替代材料,获得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。
当前,德福科技、诺德股份、宝明科技、胜利精密、元琛科技、双星新材、万顺新材等多家企业纷纷布局复合铜箔,2023年行业有望迎来产能大规模落地。
江铜铜箔在招股书中同样提及了复合铜箔,但公司表示其对复合铜箔的布局尚处于前期调研阶段。